四川成都幼师学校学生如何用批判性思维学语文
发布时间:2024-12-30 20:56:41来源:中职中专
“中国学生到底会不会批判性思考”作为中外媒体不断炒作、演绎的问题,每隔一段时间都会进入公众舆论中,戳中中国家长和教育者的痛点。那么作为的学生,面临着全世界学生的竞争,学习批判性思维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批判性思维是什么?怎样让学生在语文课上通过运用这一思维工具提高思维品质?长期从事中学语文教学的欧阳林老师,分析了批判性思维的特征,辨析了其与逻辑思维的区别,并厘清了“望文生义”可能带来的误解。他提出通过阅读和写作教学,可以让学生逐步掌握12项基本技能。
批判性思维是一种思维的工具。很多人可能并不习惯运用工具,但它的好处,是把抽象的、难以理解的概念转化成容易学习、可以操作的方法,让“提高思维能力”这个很玄的事情变得有迹可循。
语文教育需要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不否认以审美为核心的优秀传统教学内容和方式,而是用以思维为核心的理性教育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让语文教育更符合学生成长的需要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通过阅读和写作课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够训练学生根据问题来阅读和研究、追究理由、收集信息、鉴别真假、判断他人的观点,尝试提出自己的观点并以论证的方式有条理地把思想表达出来,使之清楚和有说服力。
一个幼儿园老师带领小朋友做游戏。一个布袋子装着一些小玩具,两个小朋友一组,其中一个小朋友伸手摸玩具,然后会说,他推断这是一只小猪,因为他摸到一个圆圆的鼻子。他说“我推断”,而不是“我猜测”。
猜测可以是很随意的。但推断就要提供证据,要在证据和自己的论断之间建立合理的联系。这个小朋友的推断便是——有圆圆的鼻子的更可能是小猪。
另一个小朋友则以旁观者的身份描述他听到的情况,然后说出他认为第一个小朋友的推断是不是合理。
这个看似简单的游戏,其实是在培养四五岁孩子的批判性思维意识,反映了批判性思维的基本特征:重视证据,能够在证据和结论之间建立联系,以及观察和评论别人的观点。
在美国,自幼儿园开始,老师就给小孩很多表述的机会,让他们针对某个问题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看法,谈谈自己的经历,或者跟别人辩论。
许多校区要求学生在小学四五年级时进行科学思维方法的训练,为学生今后的学习、研究打好基础。四年级的时候,老师就会花一年时间讲科学方法是什么,具体到科学的思辨、证明或证伪过程。
科学方法的第一步是提出问题和假设;第二步是根据提出的问题去找数据;第三步是做分析、检验假设的真伪;第四步是根据分析检验的结果做出解释,如果结论证伪了当初的假设,那么,该假设为什么错了?如果验证了当初的假设,该假设又为什么是对的?第五步就是写报告或者文章。
到底什么是批判性思维?
通过以上的案例,大家可能对批判性思维有了一个模糊的印象。那么,到底什么是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是一种综合的系统性思维。美国批判性思维运动的开拓者罗伯特·恩尼斯认为,批判性思维是合理的、反思性的思维,其目的在于决定我们的信念和行动。也就是说,通过批判性思维,我们要决定自己应该相信什么、应该持有什么观点、应该怎样行动。
“合理”,意思是思维符合人们的正常认知和逻辑准则。“反思”,是指对自己过去的行为和思考的再思考,破除已有观念,找到不同之处,打破自己的狭隘性。通过反思,达到新的认识。了解别人的观点,知道自己的狭隘性。
“决定我们的信念和行动”意味着批判性思维是为了自己的信念和行动。因此,批判性思维是针对自己已有的行为和信念的,是依靠自己的思考,为了自己选择值得相信的信念和行动。
20世纪90年代,美国哲学学会运用Delphi方法(反复询问调查+专家意见+直观结果的方法)得出关于批判性思维的概述:“批判性思维是有目的的、自我校准的判断。这种判断表现为解释、分析、评估、推论,以及对判断赖以存在的证据、概念、方法、标准或语境的说明。”
德·格勒珀主张以特定的能力补充该定义:批判性思维包括解释能力(批判地阅读、听和观察)、交流能力(批判地写、说和表达)、批判的知识(非形式逻辑的特性和词汇表,即批判性思维的工具)及批判技能(语境的解释、意义的澄清、论证的分析及综合性地考虑全面评估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