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职业出发,看专业的选择哟!
发布时间:2025-02-20 17:55:24来源:未知

一、了解职业世界
“职业”与“专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你没有明确的专业方向,也可以终为始,先对的职业进行初步了解。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15年版)》将我国职业分类体系分为8个大类、75个中类、434个小类、1481个职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新型职业增多,职业数量远超出职业分类大典的范畴。自2019年起至今,人社部陆续公布了近百个新职业,这些新职业集中在高新技术、新型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 新型职业的诞生,正是因为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发展目标。根据“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未来主要聚焦“12个强国”:促进“制造强国、航空强国、海洋强国、贸易强国”,落实“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文化强国、体育强国”,强化“质量强国、科技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适应数字化转型、产业基础高级化趋势。
重大战略需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给未来职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但是很多职业对于未涉足过的同学来说,可能就是一个陌生的名词。职业的主要工作是什么,每天的具体工作到底做什么?这些可能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
以人工智能工程技术人员为例,作为2019年人社部公布的13个新职业之一,经专家论证、社会公示确定该职业是从事与人工智能相关算法、深度学习等多种技术的分析、研究、开发,并对人工智能系统进行设计、优化、运维、管理和应用的工程技术人员。
主要工作任务:
1.分析、研究人工智能算法、深度学习及神经网络等技术;
⒉研究、开发、应用人工智能指令、算法及技术;
3.规划、设计、开发基于人工智能算法的芯片;
4.研发、应用、优化语言识别、语义识别、图像识别、生物特征识别等人工智能技术;
5.设计、集成、管理、部署人工智能软硬件系统;
6.设计、开发人工智能系统解决方案;
7.提供人工智能相关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
二、专业与职业之间的联系
大学里的专业设置与未来职业需要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大学的专业学习与将来的职业选择也是两码事。所以在选专业时,既不能不顾将来职业生涯发展需要盲目选专业,也不能将选专业与选职业简单地画等号。据教育部2月公布的数据,2021年度31种新专业列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目前共有12个学科门类,703个专业。在众多专业中,有些学科专业与职业对应路径是清晰的,比如教育学面向教育相关行业,培养出来的人才多数成为教研人员、教师等;医学主要培养医疗行业人才,想成为医生就必须有临床医学、中医学……等专业学习背景。
如今,交叉学科的发展使得专业与职业一对多的情况更加普遍。很多高校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设置新兴交叉学科,培养满足国家社会发展需求的复合型高层次创新人才。打破传统学科之间的壁垒,将传统的工科、文科、农业、医学等与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相结合,例如空间科学与技术就是在物理、化学、地球科学以及计算机、信息等专业基础上发展出来的交叉学科,研究地球、大气、太阳系以及行星范畴的科学问题,在载人航天、探月工程和火星探测等任务的开展下,我国对空间科学人才的需求大量增加。
三、探索自我职业目标,助力大学专业选择
在了解了专业与职业的关系后,选专业时还有几个疑问需要解决。除了分数和位次,你是否喜欢这个专业?你是否擅长这个专业?毕业后你是否愿意从事相关的职业?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从职业目标出发。
设定职业目标时可以问自己以下问题:
1.如果考虑前途、社会评价等各种因素,你希望能从事怎样的工作?
2.为什么设定这个职业目标?
3.学习哪些专业或掌握哪些技能可以更快拉近与职业目标的距离?
4.你的职业目标大体上分为几个阶段?
5.大学四年你有哪些具体目标?
6.毕业后三至五年内你会做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