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舍两难间你能否抵达真正想去的地方
发布时间:2024-11-10 20:02:53来源:未知
取舍两难间你能否抵达真正想去的地方
平日里,求职、择业时,很多人都有过困惑:怎么选?进入一个大的、稳定的组织,会不会条条框框太多,受约束受束缚、少有自由发挥的空间?不进入一个大的、相对稳定的组织或平台,会不会没有安稳和保障?
今日,大家的选择在变得多元。单是机构的大小,机构的性质(国营、民营、外资、合资等),其实难以定论哪个更好,哪个更差。
从媒体报道里,时不时能看到报考公务员的热度;也会在日常交流中,直接遇见有应届毕业生,谢绝机关单位的工作机会,因为那里太古板;还有在国家机关多年、原本比较清闲的朋友,辞职到商场打拼……
二三十年前,考虑辞去公职、下海经商的朋友,据说会慎重无比,踏出这一步之前,有人连着好几个月,把所有空余时间都用来读《道德经》,心静下来了,前前后后想明白了,才真的去行动。而近几年,人们看到厅级干部辞职去民营科技公司的新闻,已经不会太大惊小怪。
体制,说来有点儿像“围城”。城外,很多人想进来,甚至有人挤破头都还进不来;城内,不少人想出去,而且有一些真的选择毅然离开。这可以用一句老话精辟概括:有人夜半赶考场,有人辞官归故里。至于体制内、体制外,哪个选择更好?不同的路本身,真的谈不上好或差;需要下功夫认清的,是走上这条路,能否到达你真正想去的地方。
认清自己真正要什么,看重什么,这是每个人要为自己的人生、道路负责的地方。心明、眼亮、慎选,并对自己的每个选择有担当,会容易处处畅通。
常规来说,选择体制内工作的人,更看重安稳和保障。一开始就选择不进入体制的,或者,在体制内待过,后来能真的付诸行动离开体制的,通常更看重自由发展的前景、做一番事业、实现自身价值的机会等;这时所求的,更偏重自由或潜能的实现,而不是安稳。
明白你真正要什么,为此愿意坚持什么,愿意付出什么,愿意放下什么,会有助于认清这个阶段,与你相匹配的机构,能支持你发挥特长,能帮助你超越短板的机构,同时也打消、放下许多不必要的顾虑。
例如,体制会不会捆住你的手脚?对比一下两种截然不同的与“体制”相处的方式,你就会知道,关键在哪里。
一个人的去留,真的是环境在决定吗?每一步,当事人自己都可以选啊。就职场而言,如果任何一家正规单位,给你留下的是如同“监狱”“牢笼”的印象,那一开始就没必要进去。大大小小的机构,任何性质的机构,通常都有现成的一整套规则;当然,如果你加入初创的机构,可能会有机会参与共同制订一些规则。好的规则,会考虑到组织机构的健康有序运行、工作人员的成长与发展、考虑到公平公正;规则中,一定会有若干的约束,不可能允许谁撒开性子、为所欲为。同时,那些规则并不是冲着要捆住谁的手脚而来的。
回到自己的初心,你为何来到这里,为什么选择这条路,选择这个平台?也尽力弄清楚那一整套规则,包括“体制”的初心。如此,无论在什么样的平台,你都会容易跟整个环境好好相处。有公职人员表示:体制内的人,要保持随时离开体制的能力——如果不是随口一说,而是真的说到做到,这样的人从容、大气,并且对自己的人生有担当。其实,这份担当,会带给你真正的安全和保障。
所以,为前路迷茫,一下子看不准哪个更好时,删繁就简的思路,是重心回到自己身上,问问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我为此尽力了吗?我需要、想要跟哪些人合作?我能为别人着想吗?我懂得跟相关各方充分合作吗?这样的决心和活法:一开始就认清目标、全力以赴,并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其实会比一开始就想去依赖某些人事物,包括依赖一个“体制”,更能带给你安稳和自由。
安稳和自由,并不对立,从来都不是只能二选一。每个人心中,都有超乎想像的潜能,当你从求学到求职,无论辗转过哪些地方,如果你每一步都在尽力,去认清和活出自己的潜能,也和伙伴们相互帮忙,去实现彼此的潜能,那么,脚踏实地的安稳与从容,天高海阔的自由与绽放,都会一路与你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