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填报技巧:全区统考排名填报解析
发布时间:2024-10-18 20:35:31来源:未知
志愿填报技巧:全区统考排名填报解析
志愿填报犹如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几万人甚至几十万人同时博弈,暗中较量,考生和家长费尽了脑力,也并不一定可以填报好志愿,那么如何最大可能的提高志愿填报的成功率,以下高考志愿的报考技巧希望会对大家有所帮助。
志愿填报技巧:高考报考锦襄及案例解析
伐谋计 形势研判 忌随大流
上兵伐谋,优秀的军事指挥者首先是一个统驭全局,善于施展谋略大智慧的人。高考志愿填报也需要“伐谋”,纵观全局,尽可能地考虑到影响志愿录取的各种因素。凡试题难度较大的年份,考生成绩总体偏低,填报时一般会选择档次较低且招生计划多的院校;若试题简单,成绩普遍提高,考生就很容易有“舍我其谁”的心理,偏爱名校。
绝大多数考生和家长习惯按成绩报志愿,他们往往拿着自己的分数直接与高校往年录取最低分对比,这很容易进入报考误区。每年的高考政策都有变化,考试模式、试题难度、报考人数都不一样,同样的600分,去年和今年的含金量可能会差很多。因此,填报志愿不能简单地用绝对分数来衡量,而应使用相对分数,即线差(高校最低录取线与批次控制线之差),并结合全省排名来对号入座。
案例展示:2009年山东理科考生黄藤高考629分,高出重点线43分,一志愿打算选择山东大学。山大2006~2008年在山东省的录取线差分别是42分、30分、41分,如果单纯地以相对分数判断,2009年很有可能会回落,但如果结合山东省2009年高考理科考试情况,2009年一本分数线586分,比2008年和2007年分别高出4分和13分,考生成绩普遍提高,这也会使许多考生提高填报期望值,那些线差高于40分的考生自然会盯上山大。从全省排名看,山东往年录取的学生一般都是前10000名,而小黄的成绩排在 10030名左右,填报山大把握不是很大。于是,我劝他放宽视野,选择中国海洋大学或吉大、川大等。黄同学不愿意去外省读书,对专业也不太计较,于是他选择了海大。结果,2009年山大、海大都“爆棚”了,山大录取最低分631分,高出一本线45分,出现了录取大年;海大录取分数也比往年提高许多。但幸运的是,小黄以2分优势险胜,顺利进入了海大。
报考锦囊
1.近几年大部分省市高考报名人数减少,各批次录取率逐年提高,以山东省为例,近三年山东省一本录取人数分别是43446人、50768人、54325人,年平均增幅13%,录取率分别为6.05%、6.84%和8.19%。但是,在这种背景下,名牌大学招生计划增加不多,其录取线也会水涨船高。
2.对于冲击名牌大学的考生,位次比分数更重要。位次是考生成绩所对应的考生人数的综合排序。每年省级招生行政部门会在高考结束后公布分数分段表,这是考生查询自己位次的最好工具。每年各高校在各地投放的招生名额变化不大,取生的密集区间大体相同,用全省排名来考察一个学校的集中录取区间更科学一些。
瞄准计 清水摸鱼 留有余地
有经验的渔民在摸潜伏清水中的鱼时,手都会向前移一下,而不是正对视线中的鱼,考虑到了水的折射因素。填报志愿被形容为“清水摸鱼”,但想要逮住心目中的“大鱼”,也需要留有余地。
每年录取结束后,考生和家长能够很方便地查到高校录取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等数据。三种数据中,对志愿填报真正起作用的是反映高校录取成绩集中度的平均分。考生分数只要过了高校往年录取平均分,在专业选择上会有很大余地。除非遭遇大小年,否则,平均分数线差不会有很大变化。但保险起见,我们可计算出三年平均分数线差的均值,将此数据作为填报参考。如果这样还不放心,那考生可视情况适当将分数减去5~10分再选择学校和专业。
案例展示:2009年山东省理科考生张强,参加了北京理工大学的自主招生考试,测试合格,填报志愿时可享受20分的加分。高考成绩公布后,张强627分,高出一本线41分,算上20分的加分,线差是61分。北理工 2006~2008年在山东省的最低录取线差分别是59分、66分和30分,2008年罕见地遭遇了录取小年。但像北理工这样热门的学校,2009年肯定会强力反弹。以张强61分的线差填报北理工无疑是不保险的,倒不如放弃自主招生的优惠,改填实力稍逊的南京理工大学。南理工和北理工同属工业和信息化部,并称“兵器双雄”。 2006~2008年南理工在山东省平均分数线差分别是44分、44分和48分,而且每年报考人数基本稳定,无明显的大小年。张强的分数线差是41分,稍低于南理工的平均分数线差,但远远高于每年录取最低分数线差,被该校录取的把握大,只要在选择专业时适当避开热门专业即可。张强听取了我的建议,把南理工作为第一志愿。结果北理工的提档线竟达655分,高出一本线69分。而张强因为紧贴南理工往年录取平均分,留有余地,顺利被南理工录取。
报考锦囊
1.如果考生的高考分数线差高于某校连续三的年录取平均分数线差,在招生计划不变,试卷难度变化不大的情况下,第一志愿填报该校,被录取的几率几乎百分之百。
2.平行志愿放大了分数的作用,大大增加了考生被心仪大学录取的机会,但这并不意味着毫无风险。a.“投档比例”大于1:1,多出来的部分考生有政策性落榜风险;b.专业选择的风险,考生一心奔热门或填报与自己体检状况、单科成绩不相符的受限专业,又不服从专业调剂,容易被高分退档;c.“穷尽”分数的风险,光想让每一分都发挥作用,却不顾及兴趣和爱好,即使进了名牌大学,也很难读到理想专业。
3.自主招生试点院校从最初的22所增加到80所,招生人数6年增加了6倍,但这毕竟只是高考的一种补充,在自身没有太大把握的情况下,投入太多的精力和财力不可取,毕竟真正能通过自主招生考试并享受加分优惠的学生少之又少。
避风计 冷热分析 因“地”制宜
填报志愿时,家长和考生询问最多的是“什么专业热门?”“哪些专业好就业?”很少谈及个人兴趣和爱好,甚至根本不清楚自己的兴趣。避风计,建议考生分析时下报考热点和冷门,根据自身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和成绩,挑选适宜的城市、学校和专业。
人为根据社会需求对专业作出的冷热判断,是相对的。按照社会发展规律,长期需求对应基础性学科,适合深入研究,但这类专业不会出现短时的过热现象,如数学、物理、农学、文学等。短期需求专业多属于操作性学科,如计算机、金融、国际贸易等,社会需求大时,可急剧“升温”,但也可能突然“降温”。但专业热门并不等于好就业,麦可思2009年的调查结果显示,失业率最高的十大专业中就有三个热门专业。
参考全区统考排名填报北京高考志愿
北京市各个区县的高三期末考试都结束了。考试的分数排名也将会在各个中学的期末家长会上披露。现在离2011年高考还有四个多月了,在此之前高三考生经历过多次考试和测验,比较正规的考试有学校的月考、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寒假后开学,还会有两次重要的考试,大约在四月初的一模和“五一”过后的二模。每一次正规考试后,不仅能够得到考试的成绩,而且都应当能够得到一个系列排名:班排名、校排名、区排名。我们家长大体都已经知道要参考考生考试的结果填报志愿。参考什么?是考试成绩?还是排名?目前大多数考生家长都已经明白了要根据排名填报志愿。但是根据哪项排名?班排名、校排名,还是区排名?具体怎样做?
一、大学录取的提档过程是基于市排名
我们知道,北京市已经连续三年实行“部分平行志愿(小平行)”,2011年能否实现“完全平行志愿(大平行)”?目前还看不出会有改变的迹象。“小平行” 这种高考录取模式在决定大部分考生去向的第一志愿录取时,仍然采取的是志愿优先的方式。在进行考生投挡的时候,是依据全市考生填报的第一志愿学校,从高分到低分进行排队投挡。比如说一所大学A在北京的招生计划是300人,投档比例是120%,那么投挡的300×1.2=360 名考生是这样产生的,把全市所有第一志愿填报的A大学的考生的高考成绩从高到低大排队,比如说第一名667分,第360名602分,那么602分就是这所大学A本年度的提挡线。602分以上的这360名考生将进入这所大学高招办的选择视野,由他们再进行专业录取,如果这所大学A本年度没有扩招计划,那么专业录取之后,将有60名提挡考生被退档出局,继续参加第二志愿的选拔程序。这个时候该校最终录取的300名考生中的最低分数,比如说607分,就成为这所学校的录取分数线(晨雾注:事实上很多学校都会适度扩招,将已经提档并服从调剂的低分考生尽量录取,因此许多学校的提档线等于或者接近录取线)。
每一所大学每年都会有类似上面大学A的录取过程。每年北京市高招办和各区县高招办都会将各所高校当年的各种录取数据汇总给下一年的考生参考,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整套数据,常常包括了过去三年的。由于各校招生规模的相对稳定性,各学校每年的录取线常常与一定的高考成绩排名有着比较准确的对应关系,这就为我们填报高考志愿提供了一种方便的参考依据:一位考生,如果知道了自己的成绩在全市的大致排名位置,就可以估计出自己这个位置的考生大体能够得上被哪个层次的大学录取。
二、北京考生在高考志愿填报之前永远都得不到市排名
分析到这里我们知道了:高考志愿填报应当依据全市排名最为准确,因为高校的录取过程是依据全市排名。
经历过孩子高考的考生家长都知道,高三考生虽然在整个高中阶段考试无数,身经百战,但是除了在6月6日正式高考以外,没有一次考试是全市统考。这里给我们带来了新的问题:高考考生在高考志愿填报之前永远都得不到自己在全市的考试成绩排名。
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北京市海淀和西城这两个区的高招办做了一项十分有意义的工作。每年在高考志愿填报之前,他们会分别推出免费的“高考个性化服务系统(海淀)”和“高考估分选校系统(西城)”。考生通过输入本区一模考试成绩排名数据,可以十分方便地得到一些参考志愿填报的学校。现在这两个系统仍然在正常运行。但是对许多家长来说,这两个系统仅仅提供了一个参考,其准确性还不能令人满意。
各区县高招办每年为考生提供的高考参考资料中,不仅有过去三年高考成绩与市排名的对照表,而且还有过去三年高考成绩与区排名的对照表(例如海淀区的《普通高考资料与信息》)。这就为我们把考生的区排名“换算”成为市排名提供一种可能。
三、通过全区统考获得的区排名可作为志愿填报的参考依据
以海淀区为例,每一届高三考生至少有四次考试是全区统考,并可以直接得到考生的区排名的。这四次考试是:高三第一学期的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高三第二学期的一模考试和二模考试。其他区县的考试情况可能有所不同,但也是十分类似的。
因此晨雾认为,高三的这四次考试对于检查考生学习程度,准备考生志愿填报意义十分重大。
期中考试:这是考生进入高三以来面临的第一次大考,这次考试的难度比较低,是一次考生的适应性考试。也是高三考试首次得到区排名的考试。一些高中也用这次考试成绩作为选拔“校荐”自主招生指标的依据。
期末考试:这常常是这四次全区统考中难度最大的一次,远远难于高考。这次考试命题难度的有意加大,是在最后一个寒假到来之时给考生一个“下马威”,让你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利用假期的休整好好总结一下,以利新学期再战。期末考试的区排名也可以用于初步思考志愿填报。
一模考试:这次统考是首次将文(理)综三门合卷考试,试卷形式、考试规则完全等同于高考。考试难度与高考也比较接近,但总是要难于高考。这次在四月中旬完成总结工作的一模考试常常被用作志愿填报的基本依据。
二模考试:这次统考是对一模考试的补充,覆盖一模的疏漏。二模考试难度一般都比一模容易,更接近高考难度,起到考前鼓舞激励作用。二模考试成绩和排名公布的时候,志愿填报已经开始(5月12日)。常常可以用作对一模形成的志愿填报结果进行修正。
由于上述四次考试不仅时机选择得合适,并且都能直接得到考试成绩的区排名,因此晨雾认为是最值得家长重视的四次考试,也是高考志愿填报最重要的依据。如果家长能够把四次考试的成绩和排名联系起来看,应当还可以看出考生成绩排名的发展趋势,并以此判断考生的志愿填报可否适当“激进”一些,或是“保守”一些。
排名是高考志愿填报最重要的依据。前面已经说了,最好是有全市排名。但是我们拿不到,那么区排名就变成最重要的最直接的排名数据了。在拿不到区排名的情况下,学校排名有时也可以比较准确地判断出考生的位置。中学的规模和层次越高,就越准确。具体办法就是了解上几届相同校排名的学生考入了哪个层次的高校。但是说句实话,实际的可操作性比较差。具体说,你上哪里去找到你孩子所在学校上几届相同排名的孩子的高考去向?你去问问老师试试,通常是问不到的,或者问到的也不准确。因此晨雾认为那只能作为参考之一。
谈到这里,家长们还常提出下面的问题:
1.高考是全市根据分数排名统一录取的,仅仅参考区县的排名报志愿怎么可能准确呢?
2.任何两个区县的排名都是不同的,无法直接比较。那如何参考?到底以哪个区的为准?
3.有没有办法把区排名“换算”成为市排名?
上述问题对于大多数高考过来人来说,应当都不是问题了。但是对于不少初次接触高考的09家长来说,可能还是问题。因此晨雾在此为2011家长再做一次参考排名填报志愿知识的“扫盲”,有不对的方面请各路专家指正。
在永远得不到市排名的情况下,能否仅仅参考区排名,就能为考生比较准确地填报志愿呢?回答是肯定的。
人们通过多年的高考统计数据发现,在同一个区每年模拟考试排名相同的考生,在高考被录取的学校的分数排名档次也是相同的。也许有人会问,总会有一些志愿填报失误的考生被与其分数相差较大的学校录取(比如高分清北考生落榜到),那有如何算,能准确吗?回答是,能准确。因为这部分落榜生的比例每年也是大致相同的,不会使整个统计规律发生大的变化。得出上述结论还有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多年来志愿填报和录取的方式都是基于志愿优先的模式没有变化,即使在08年开始采用了所谓“部分平行志愿”的方式,一志愿填报也还是没有本质变化。
有了这个结论,在得不到市排名的情况下,我们就可以参考区排名来填报志愿了。对于某些学校,甚至可以参考校排名来填报志愿。有一位比较知名的高考专家孙东东教授在距离高考还有半年时间的时候给考生和家长做一个讲座时甚至下此断言:
在坐的考生能考上哪所大学其实早就定了,你只要看看你在中学排名多少位,问问班主任这个位置的学生去年、前年都上了哪所大学?你就报那所大学准没错!假如今天就高考,和半年后再高考,谁该上哪儿还是上哪儿,总体不会有变化……
孙东东教授的话说得虽然有点过于绝对了,但是总体思路是正确的。这就是说考生总体的排名分布情况是非常稳定的。这就为我们填报志愿带来了便利的条件。每年高三考生在高考前经历的考试虽然很多,但是只有其中的几次是区县统一出题考试并产生区县排名的,需要特别加以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