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24年招生简章(初中起点
发布时间:2024-12-25 03:27:27来源:中职中专
![长春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24年招生简章(初中起点 长春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24年招生简章(初中起点](https://www.jdidi.cn/images/a89.jpg)
长春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20年招生简章(初中起点“五年一贯制高职”)
吉林省政府批准、公办普通高等专科学校
国家级幼儿教师培训基地
吉林省、长春市幼儿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基地
招生计划
序 号 | 专业 名称 | 学 费 | 学 制 | 学历层次 | 招生计划总数 | 按生源地分配的招生计划数 | ||||||||||
长春 | 吉林 | 四平 | 辽源 | 通化 | 白山 | 白城 | 松原 | 延边 | 公主岭 | 梅河口 | ||||||
1 | 学前教育 | 3300元/年 | 五 年 | 大 专
| 180 | 125 | 8 | 10 | 3 | 3 | 2 | 9 | 5 | 8 | 5 | 2 |
2 | 音乐教育 | 20 | 15 | 2 | 3 | |||||||||||
3 | 美术教育 | 20 | 15 | 2 | 3 |
招生范围和报考条件
报考五年制大专的考生必须参加2020年吉林省中考。
2.考生需进行线上面试,请扫描“新生面试登记二维码”填写信息并上传相关资料。
3.鉴于教育类专业的职业特点和就业需求,建议报考的考生:
(1)身高标准:男生165cm以上,女生155cm以上;
(2)五官端正、体型匀称、口齿清晰、五音齐全、有较强的普通话基础和语言表达能力;
(3)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无色盲或色弱;无精神病史、肝炎病史及慢性病史。 报考指南
报考的考生必须填报志愿方可录取,考生须在规定时间内按所在各市(州)招生部门相关要求填报志愿,并由各市(州)招生部门按考生中考成绩择优录取。
就业优势 我校毕业生凭借综合素质高、专业技能强、职业意识好等优势在同类学校竞争中脱颖而出,得到了社会用工单位的普遍欢迎。目前学校与北京红黄蓝教育集团等幼教龙头企业签订校企战略合作协议,与长春市第一实验中海小学、吉林省省直机关事务管理局幼儿园、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幼儿园、长春市政府机关幼儿园等省内外300余家就业单位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为毕业生搭建了广阔的就业平台。 多年来,我校毕业生的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并呈现供不应求的良好态势。现学校毕业生已遍布全国19个省、自治区的51座城市(包括北京、天津、上海三个直辖市),可谓桃李满天下。 同时,学生毕业时也可以参加专升本考试,升入本科院校继续深造。
中职学段资助政策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促进教育公平是国家基本教育政策。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上学问题,近些年中央有关部门密集出台相关资助政策措施,已建立起覆盖学前教育至研究生教育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从制度上保障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中职学段建立起以国家免学费、国家助学金为主,学校和社会资助及顶岗实习等为补充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 1.中职国家免学费 资助对象: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正式学籍一、二、三年级在校生中所有农村(含县镇)学生、城市涉农专业学生和非涉农专业10%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艺术类其他表演专业学生除外)。 资助标准:符合受助条件学生,中职一、二、三年级免除学费。
2.中职长春市城区免除部分学费 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正式学籍一、二、三年级在校生中所有长春市城市户籍的学生(已经享受到国家免学费的学生除外、艺术类相关表演专业除外)免除部分学费。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资助1000元。中职学校在每年收取学费时直接免收城区一、二、三年级学生1000元。
3.中职国家助学金 国家助学金资助对象为全日制正式学籍一、二年级在校涉农专业学生和非涉农专业15%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标准每生每年2000元。中职国家助学金采用中职卡的形式发放。
4.中职长春地区建档立卡困难家庭学生“七免一补”项目 在扶贫攻坚期间,对就读中职的长春地区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实行免除学费、教材费、职业资格认证费、公寓费、公寓备品费、校服费、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费等七项费用,并每月给予生活补助800元(全年按9个月在校计发),毕业时优先推荐工作。
5.中职长春市残疾学生营养餐补贴 资助对象:残疾学生 资助标准:走读生每日一餐8元/日/人,住宿生每日三餐20元/日/人,每学年按照195天计算
6.中职国家奖学金 奖励对象:由中央政府出资设立,用于奖励中等职业学校(含技工学校)全日制在校生中特别优秀的二年级以上(含二年级)学生。 资助标准:每生每年平均6000元
7.其他资助 中等职业学校每年安排一定的经费,用于国家免学费政策之外的学费减免、勤工助学、校内奖助学金和特殊困难补助等。鼓励和支持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以及个人资助中职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