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0黑龙江最好大学排名【软科最新版】-软科
发布时间:2024-12-29 18:20:57来源:中职中专
![2024-2020黑龙江最好大学排名【软科最新版】-软科 2024-2020黑龙江最好大学排名【软科最新版】-软科](https://www.jdidi.cn/images/a151.jpg)
高考填报志愿时,2019-2020黑龙江最好大学排名情况怎样以及有哪些大学比较好是广大考生和家长朋友们十分关心的问题,根据上海软科最新发布的2019最好大学排名可以看出,黑龙江最好大学排名前3名的是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东北农业大学,以下是具体榜单,供大家参考:
1、2019黑龙江最好大学排名【软科最新版】
分省排名 | 全国排名 | 学校名称 | 省市 | 总分 |
1 | 10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黑龙江 | 56.7 |
2 | 56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黑龙江 | 40.1 |
3 | 138 | 东北农业大学 | 黑龙江 | 33 |
4 | 139 | 黑龙江大学 | 黑龙江 | 32.7 |
5 | 143 | 东北林业大学 | 黑龙江 | 32.5 |
6 | 193 | 哈尔滨师范大学 | 黑龙江 | 29.6 |
7 | 237 | 哈尔滨理工大学 | 黑龙江 | 27.9 |
8 | 262 | 东北石油大学 | 黑龙江 | 27 |
9 | 313 | 哈尔滨商业大学 | 黑龙江 | 25.4 |
10 | 313 | 黑龙江工程学院 | 黑龙江 | 25.4 |
11 | 369 | 黑龙江科技大学 | 黑龙江 | 23.9 |
12 | 372 | 齐齐哈尔大学 | 黑龙江 | 23.8 |
13 | 419 | 佳木斯大学 | 黑龙江 | 22.9 |
14 | 443 | 哈尔滨学院 | 黑龙江 | 22.1 |
15 | 489 |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 黑龙江 | 20.8 |
16 | 489 | 牡丹江师范学院 | 黑龙江 | 20.8 |
2、2019中国最好大学排名评价体系
指标类别 | 指标名称 | 指标内涵 | 权重 |
人才培养(45%) | 生源质量 (新生高考成绩) | 录取新生的高考成绩 | 30% |
培养结果 (毕业生就业率) | 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率 | 10% | |
社会声誉 (社会捐赠收入) | 学校基金会年度社会捐赠收入 | 5% | |
科学研究(40%) | 科研规模 (论文数量) | Scopus数据库收录的论文数 | 10% |
科研质量 (论文质量) | 学科标准化后的论文影响力 | 10% | |
顶尖成果 (高被引论文) | 被引用次数位居各个学科世界前1%的论文数 | 10% | |
顶尖人才 (高被引学者) | 各个学科被引用次数最高的中国学者数 | 10% | |
服务社会(10%) | 科技服务 (企业科研经费) | 企事业单位委托的科技经费数 | 5% |
成果转化 (技术转让收入) | 大学技术转让当年实际收入 | 5% | |
国际化(5%) | 学生国际化 (留学生比例) | 学历留学生占在校生总数的比例 | 5% |
哈尔滨工业大学简介:
学校充分发挥学科交叉、融合的优势,形成了由重点学科、新兴学科和支撑学科构成的较为完善的学科体系,涵盖了理学、工学、管理学、文学、经济学、法学、艺术学等多个学科门类。学校现有9个国家重点学科一级学科,6个国家重点学科二级学科。
在教育部第三轮学科评估中,学校有10个一级学科排名位居全国前五位,其中力学学科排名全国第一。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哈工大共有17个学科位列A类,学科优秀率(A类学科占授权学科的比例)位列全国第六位,A类学科数量位列全国第八位,工科A类数量位列全国第二位。材料科学、工程学、物理学、化学、计算机科学、环境与生态学、数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农业科学、临床医学、社会科学总论11个学科领域进入ESI全球前1%行列,材料科学进入全球前1‰行列,工程学学科连续多年进入ESI全球前万分之一行列。
哈尔滨工程大学简介:
东北农业大学简介:
东北农业大学是一所“以农科为优势,以生命科学和食品科学为特色,农、工、理、经、管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是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与农业部省部共建大学、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项目入选高校、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院校。
学校设有17个学院和1个教学部。现有3个国家重点学科,3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个农业部重点学科,2个省级重点学科群,10个省级一级重点学科,农业科学、植物学与动物学2个学科进入ESI国际学科排名前1%。学校是全国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等学校之一,现有10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2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0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0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72个本科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