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昭通市农业学校怎么样?
发布时间:2024-11-12 06:01:11来源:未知
2021年昭通市农业学校怎么样?
昭通农业学校创建于1975年,其前身为1975年8月经当时的云南省农林局革命委员会和昭通地区革命委员会批准成立的云南省昭通地区农业大学,校址在当时的昭通县永丰公社绿荫塘。当年秋季招收“社来社去”学生202人,1979年毕业后经省农业厅批准作中专毕业生分配到全区农业、水利、农机等部门工作。1976年经当时的昭通地革委会批准,昭通农业大学由绿荫塘迁至北闸乡箐门317地质队生活区,利用原来的房屋土地,并由地区财政、省农业厅投资新修教学楼、实验楼、简易餐厅、干部培训部。从1978年起,学校实行统一考试、同一招生、同一录取、统一分配。1980年经当时的地区革命委员会决定,昭通地区农业大学更名为“云南省昭通农业学校”。1989年6月16日,昭通行署决定:昭通农业学校、昭通华侨职业学校、中央农业广播学校昭通分校三校合并办学,实行一套班子、三块牌子、统一领导、各司其职“。 学校设校长一人,副校长三人,实行校长负责制。下设办公室、教务科、行政科、广电科、培训科、政教科、保卫科、团委等8个行政科室及农学学科、林学学科、牧医学科、文科学科、理科学科等5个教学研究学科。合并办学后,学校本部迁至朝阳区南大街178号(占地36.5亩),原北闸乡箐门校址作为学生实习基地(占地145.5亩)。1999年,随着国家招生分配制度的改革,学校招收的学生,毕业后不再由国家统一分配工作,实行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同时学校负责推荐就业。
师资力量
学校现有教职工115人,其中高级讲师25人、讲师43人、助理讲师30人、职员3人、工人14人。有在校生1000余人。在开设农学、畜牧兽医、林学3 个专业的基础上,随着昭通社会经济的发展,结合“三农”服务的需求,学校对专业结构适时进行调整,增设了水土保持、果树、经济林木、蚕桑、卫生检疫、农业经济管理、园艺、电子技术应用、旅游服务与管理、计算机技术与应用、农产品加工、农业推广、兽医、水利、气象、植物保护、村镇建设、农业机械、环境生态、烟草等19个专业,共培养农、林、牧等中等专业技术人才5100余人,培训乡镇领导干部288人,培养函授大专毕业生400多人,他们工作于市属各行各业并已成为所在单位的技术骨干,其中30余人担任了副处级以上领导职务,500余人担任了科(局)级领导职务,他们为昭通社会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供献。此外,学校还开办了基层团干部、农村星火带头人、高寒山区少数民族兽医、农民科技、缝纫、林业等各种短训班10余期。
学校荣誉
1993年10月,昭通农校被云南省人民政府评定为“省部级重点中等专业学校”。1995年起,学校大力开展“文明单位”创建活动,先后于1995年、1997年、1999年被授予“市级文明单位”、“地级文明单位”和“省级文明单位”光荣称号。2003年,学校“省级文明单位”任届期满,经过重新申报复评,2004年学校再次被省文明委授予“省级文明单位”光荣称号。2001年经云南省农业厅批准设立“农业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2002年经云南省劳动厅、教育厅批准设立“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试培训机构”。
在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指引下,昭通农校坚持“发展、创新、以市场为向导”的办学理念,紧扣时代脉搏,本着对教育事业的执著追求,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在狠抓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生专业知识水平的前提下,以培养和开掘学生的个性品质为中心,制定出一整套系统完善的育人机制,为学生从容应对未来挑战,成功把握机遇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实现“让学生成才、家长放心、社会满意”的郑重承诺。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昭通农校将努力寻求和企业的结合,积极探索产、学、研、创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努力将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结合起来,为培养更多的适应社会需求的技术性复合型人才而不懈奋斗。
农业科技人员和领导干部的摇篮——昭通农业学校
建校30年,培养农、林、牧等中等专业技术人才5100余人,占全市同类人才70%以上。
农校毕业生中,500余人担任乡科级领导职务,30余人担任副县(处)级以上职务,其中有县长、县委书记,大理州现任副州长孙衍坤也是从昭通农校毕业走上工作岗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