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P的“艺术家们”,快来欣赏这场与众不同的“
发布时间:2024-12-08 08:55:08来源:未知
最近广州一直是大热天,难得的雨天仿佛上天的怜悯,为我们广美附中AIP国际部的同学们带来一丝清凉;夏季的雨水,真让人爱恨交加。千变万化的雨,也是艺术家们的灵感缪斯。不如来欣赏一些和“雨”碰撞出水花的当代艺术作品吧!或许大家会从中发现雨的更多面,在下一次不留神又被一场雨困住时,能淡定一笑,转而享受雨中的趣味。
5.《雨》,纳扎尔·比利克,2010
“头顶雨珠的神秘人”
仰面朝向天空的赤裸之人,面孔上停留着一颗硕大、透明的雨滴。
这尊立于基辅时尚公园(Fashion Park)、高6英尺的人形雕塑,总能让凝望它的人们产生无限遐思:他是谁?为何仰着头?透过水滴能看到怎样的世界?
“雨滴是对话的象征,它将一个人与各种各样的生命形式联系在一起。”作品的创作者——乌克兰艺术家纳扎尔·比利克(NazarBilyk),曾提出他的解读。无论如何,这尊由青铜和玻璃筑成的“神秘人”,好像总有一股奇妙的吸引力,让人不禁想同他一样仰起头,准备迎接大雨的降落。
6.《天空之下,漫无经心》,格雷戈里·提尔克,2006~2016
“雨天旅途中的超写实油画”
车窗雨水朦胧,仿佛给旅途中的各个瞬间染上了一层迷幻滤镜——这是美国画家格雷戈里·提尔克(Gregory Thielker)的超写实主义油画系列《天空之下,漫无经心》(Under the Unminding Sky)所呈现的画面。
创作这一系列作品的过程中,艺术家无数次开车穿梭在雨中的街道和公路,关闭雨刮器,冲窗外按下相机快门,然后再依据照片,用画笔细细描摹、还原场景。
利用挡风玻璃上的雨水,艺术家得以制造出一个不断变更的透镜,来观察周围的环境。“这样既突显、又模糊了我们的视线……形状与颜色相互交融,又产生成新的形状与颜色,同时还制造了表象与深度的关系,平实与幻觉的关系。”正如提尔克所说,这些画作都出自真实体验,并与油画媒介完美契合——流质性、透明感、可覆盖、可混合、可掺糅。
7.《雨前》,Koo Jeong A,2011
“雨的气味,什么样?”
雨,闻起来什么味道?韩国艺术家Koo Jeong A,与调香师合作,创作了名为《雨前》(Before the Rain)的嗅觉艺术作品。
“我意识到气味的制造可以渗透到自然、化学甚至艺术的魔力中。戏剧性的大雨事件则具备叙述的可能性。”艺术家表示,在创作气味时,需要将所有的故事细节——譬如是什么样的雨、地区、时间、温度等等,事无巨细地与调香团队沟通。
最终,他们采用干燥木材、矿物、蕨类植物、麝香、焦油和地衣等成分,混合制造出一种独特的气味,它承载了艺术家对于暴雨即将降临一个炎热的亚洲城市、大气剧烈运动时的记忆与想象。
8.《雨的创作》,派瑞格润·丘奇,2015
“只在下雨天才显形的街头艺术”
走在雨城西雅图的街头,你或许有机会在湿漉漉的人行道上发现奇妙的文字或图案:“Stay Dry(保持干燥)”、“Error 404:Sun Not Found(错误404:找不到太阳)”、跳格子方块……
这可不是熊孩子捣蛋留下的证据,而是当地艺术家派瑞格润·丘奇(Peregrine Church)创作的一组街头艺术《雨的创作》(Rainworks)。
丘奇对那些能使世界变得更有趣的事物感兴趣。对于《雨的创作》,他认为:在西雅图,反正不管怎样都要下雨,为何不利用下雨天做些有趣的事?给人们一个期盼雨天的理由吧!
于是,他利用硬纸板和超疏水材料,在城市街道上绘制有趣的涂鸦、文句和小游戏。地面干燥时并不可见的图案,一旦遇到水便魔法般显现出来。这些令人惊喜、微笑的“雨天小彩蛋”大约能保持4个月到1年不等,随着行人的踩踏摩擦,从清晰逐渐模糊、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