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市工业学校
发布时间:2024-12-22 18:09:32来源:未知
安庆市工业学校简介
安庆市工业学校是一所由安庆市教育体育局直管的唯一一所集学历教育、技能培训和实习实训功能于一体的培养中、初级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公办普通中专学校。
安庆市工业学校
1962年10月安庆市大观中学(民办)正式建立,校址最初在集贤路24号,1964年迁到太平寺街11号。1966年10月校名改为安庆市赤卫中学,1971年12月更名为安庆市第十二中学,由民办改为公办。1981年3月改名为安庆市轻纺职业中学,由普通高中改为职业高中。1988年更名为安庆市第一高级职业中学。
1919年春,安徽省教育厅将原省公立第一、第二女子小学合并改为省立女子模范小学,委任舒德进女士为第一任校长,校址最初设司下坡,1919年秋季迁至登云坡。学校至此建校。1919年至1975年均为小学,其中1968年开始附设初中班。1975年改名为安庆市第十五中学,为普通中学。1981年3月更名为安庆市商业职业中学,办学性质为中等职业学校。1988年更名为安庆市第二高级职业中学。
2007年市政府决定撤销安庆一职高和二职高,重新组建安庆市第一职业教育中心,经过筹备,2009年8月两校正式合并,2011年9月迁至新校区。2014年8月经市政府批准学校更名为安庆工业学校,由中等职业学校改为普通中专学校,其隶属关系、办学体制和经费来源渠道不变。
学校是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和“国家中职改革发展示范校”第三批项目建设学校。是市级文明单位和对外开放单位,荣获“安徽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安徽省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光荣称号,是“安徽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示范学校”、“安徽省创建文明行业工作先进单位”、“安徽省校务公开民主管理先进单位”。
安庆市工业学校办学条件
学校位于安庆市集贤北路394号,现占地近8.9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7.1万平方米,其中实习实训场所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在安庆市政府和市教育局的领导下,经过多年的努力和建设,我校办学基本条件不断改善,实训基地建设、校园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专业建设均处于全市前列。
安庆市工业学校实训设施
建成有计算机教室、网络综合布线室、企业网搭建室、机电一体化室、维修电工室、电子电工技术室、电子工艺室、制冷与空调系统室、钳工实训室、制图室、数控技术模拟室、模拟餐厅、模拟客房、美术室、手工制作室、舞蹈房、钢琴房、数码钢琴室等实习实训室65 间。建有数控加工中心和金工实训中心两个校内实训基地,其中数控加工中心配备有数控车床14台、数控加工中心6台、普通车床14台。校内学生实习实训工位1200多个。各专业的实训设备总价值为1600多万元,生均近7000元,现有的场所和设备能满足学生校内实训需求,各专业学生在全真的环境下进行专业技能的学习和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适应用人单位对技能人才的需求,增强了学生高质量就业竞争力。学校还拥有高标准的信息中心,校园网通过100M光纤,800多台计算机接入网络,室内计算机网络布线率达到100%,无线网全覆盖,课堂教学信息化水平高、利用率高。
安庆市工业学校师资队伍
现有教职工161,专任教师人124人,“双师型”教师68人,从行业企业聘任教师26人,中高级职称教师占81%。学校积极在优化师资队伍上下功夫,培养“双师型”、一专多能型教学队伍,通过各级各类培训使教师了解最新职业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学方法,选派教师到企业实践,让教师不断了解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掌握生产一线的新技术、新工艺。此外,学校邀请国内外教育专家和企业高层到学校作专题报告,开拓教师视野,帮助教师更新教育观念,了解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做好名师工作室建设,省市级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培养,全面提升教师队伍建设。
安庆市工业学校专业建设
学校开设有面向现代装备制造业的机电技术应用、数控技术应用、汽车制造与检修、微电子技术与器件制造四个专业;面向现代服务业的旅游服务与管理、社会文化艺术二个专业;面向新兴产业的电子技术应用、计算机技术应用二个专业。各专业实验实训完备,满足学生校内实训需求。各专业根据市场对人才需求制定教学计划,突出职业素质与岗位能力培养,实行双(多)证书制度,毕业生“双证”持有率达100%。办学层次为普通中专。并与安徽师范大学合作在我校设立安庆函授站,为学生提升学历搭建平台。
安庆市工业学校校园文化
学校高度重视德育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狠抓学生的养成教育,2009年6月被省文明委评为“安徽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示范学校”,2010年7月被省教育厅评为“安徽省德育工作先进集体”。 以“安全、文明、质量”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内涵,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为目标,整合校内德育资源,加强德育实践基地建设,形成突出职业教育特点、以职业道德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创新德育教育形式,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开展寓教于乐的校园文化活动,开展以诚信守纪、爱岗敬业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通过德育教育特色项目建设,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