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玩偶之家》为世界戏剧的发展建立起崭新的里程碑?(五)
发布时间:2024-12-13 15:13:55来源:未知
亨利克·易卜生是一位著名的戏剧大师。他的一生和戏剧事业紧密相连,剧本的创作和剧院的经营凝聚了他毕生心血。他不仅为挪威的戏剧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更为世界戏剧的发展建立起崭新的里程碑。
1828年3月20日出生于挪威南部希恩镇的一个木材商人家庭。6岁时,父亲破产。全家迁往文斯塔普村居住。16岁开始,他在格里姆斯塔镇一家药材店当了6年学徒,艰苦的生活磨炼了他的意志。在此期间,他阅读了莎士比亚、歌德、拜伦的经典著作,并且尝试了诗歌创作。1850年,易卜生参加了医科大学入学考试,却因成绩不佳而落榜。这时正是欧洲各国资产阶级革命蓬勃发展时期,易卜生受他经历影响,站在了劳动人民的立场上。易卜生结交了文艺界一些有进步思想倾向的朋友,积极地为《工人协会报》等刊物撰稿,还亲自参加了由社会主义者领导的工人运动。同时,他创作了一些有进步意义的文学作品,如诗歌《觉醒吧,斯堪的纳维亚人》(1850年)、历史剧《卡提利那》(1850年)。1851年,他认识了卑尔根剧院的创办人、著名小提琴手奥莱·布尔,奥莱·布尔对他的才华十分欣赏,聘他为剧院的剧作家兼编导。1852年,他被派往丹麦和德国各地剧院参观。此后,他以每年一部的速度为卑尔根剧院先后创作了《仲夏之夜》(1853年)、《勇士之墓》(1854年)、《埃斯特罗的英格夫人》(1855年)、《索尔豪格的宴会》(1856年)和《奥拉夫·利列克朗》(1857年),并且他还参加编导了100多部剧本,积累了丰富的戏剧创作和演出的经验。
1857年,易卜生转到首都剧院担任编导。他创作了带有爱国主义精神和民主精神的浪漫主义历史剧《海尔格兰的海盗》(1858年)、《觊觎王位的人》(1863年)和提出恋爱自由的《爱的喜剧》(1862年)等等。后来剧院破产,易卜生的生活也陷入了靠借债度日的境地。1864年,挪威政府在普鲁士与丹麦战争中背叛北欧各国整体利益,这引起了易卜生对国民和政客鄙俗的强烈不满。他离开了挪威,此后的27年中,他只在挪威作过短暂的逗留。他先来到意大利罗马,后来又到德累斯顿、慕尼黑等地。虽然生活窘迫,但是他仍然坚持戏剧创作,《布兰德》(1866年)和《彼尔·英特》(1867年)都体现出他的精神反叛意识。而1877年的《社会支柱》、1879年的《玩偶之家》、1881年的《群鬼》和1882年的《人民公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59b9ee7ad9431333431346364敌》是易卜生现实批判性最强的社会问题剧,也是他最成功的作品。这些作品为他赢得了广泛的声誉。
1891年,易卜生回到挪威。他创作了两部自传性质的作品《建筑师》(1892年)和《当我们死而复醒时》(1899年)。1900年患中风后长期卧床不起。1906年5月23日,易卜生去世。
英国著名戏剧家萧伯纳是深受易卜生影响的一位剧作家。他反对“为艺术而艺术”的观点,继承了易卜生戏剧创作的现实主义风格,创作了大量社会问题剧,为世界戏剧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的代表作《华伦夫人的职业》是最早反映妇女问题的作品之一。主人公薇薇是一位受过高等教育的女子,她出身中产阶级家庭,清高自傲,是一位强调自强自立的新女性。她一心钻研法律,为将来去法律事务所独立工作做准备。在她得知母亲过去出身贫寒,曾被迫为娼的不幸经历后,她明白错的是社会,而不是母亲,并对母亲表示了谅解。但最后,她还是同母亲隔断了经济关系,离开家去伦敦谋生。
《巴巴拉少校》是萧伯纳另一部具有深刻现实意义的杰出剧作。主人公巴巴拉是救世军的少校,她是大军火商安德鲁·安德谢夫的女儿。因为安德谢夫坚持军火工业的继承人必须是一个弃儿,所以和安德谢夫夫人产生了矛盾而分居。巴巴拉是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徒,她相信基督的美德而不相信金钱的力量。因此她不赞成救世军接受造酒商和军火商的捐款。然而,残酷的现实使巴巴拉最终接受了父亲的实用主义思想,并让未婚夫装作一个弃儿,做父亲军火工业的继承人。作者通过这部戏剧揭示了在当时社会,宗教事业、军火工业和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矛盾,并对其进行无情的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