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师范大学周洪宇教授倡导的阳光教育就是?
发布时间:2024-10-26 12:56:52来源:未知
阳光教育 (2006-11-09 15:17:35) 分类:教学札记 所谓“阳光教育”,就是教师用爱心来关怀、理解、激励学生,使他们成为性格活泼、自立自强、合群合作的一代新人的教育。具体表现在五个方面:提供一个适宜的成长环境,这是阳光教育的前提;给予理解和信任两种关爱,这是阳光教育的动力;培养智商、情商、意商三种品质(这里的所谓意商,是指用以反映人的意志品质及其发展水平的一个概念,包括意志的自控性、果断性、坚毅性、持久性等),这是阳光教育的内容;做到学会关心、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四个学会,这是阳光教育的目标;实施德、智、体、美、合五种教育(这里的所谓“合育”,是以和合、中和理念为指导,对年轻一代实施和谐、合作、合群的教育,使他们既能善待自己,又一、“阳光教育”的现实背景 现代社会的发展,竞争的加剧,出现越来越多的社会问题。有些人因为心理承受力差、自信心不足,自制力差,造成了这样或那样的人间悲剧。因此,如何有个良好的心态与不断超越自我的意志力就显得非常重要了。第八次课程改革,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于是提出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知识与技能,也要关注过程与方法,同时要注意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而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要在丰富的实践体验中形成与发展的。 2005年7月我校对学生心理状况作了调查。发现离异家庭、单亲家庭、父亲离家打工母亲独自教育子女的家庭占比较高,个别班级占1/3以上。这一学生群体没有安全感,缺乏进取心,心理状态畸形。同时发现“优秀生”群体容易表现出强烈的优越感,期望值过高;“后进生”群体自认为是失败者,自卑感强,自我评价低。两个群体都情绪压抑,紧张焦虑。学生普遍缺乏积极的、主动的、乐观的心理态度,即阳光心态。因此,如何让学生拥有积极的、主动的、乐观的态度是摆在学校领导和老师面前的一大课题。所以,时代的呼唤、发展的需要催生了一种适应素质教育的崭新教育理念 ——阳光教育。 国内,阳光教育搞得比较早的是四川省成都市磨子桥小学、武汉市25中,同时在济南、青岛、广州等地,也有一些学校在进行“阳光教育”的实验。这些学校注重转变教育观念,在“低起点,小步子,快发展”的策略引导下,所取得的阳光教育经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这为我们的深入研究提供了较大的空间。所以,我们倡导:用生命培育生命,用爱心滋养爱心,用温暖传递温暖,用尊重播撒尊重,用智慧启迪智慧,让每位学生都成长为“会做人、会学习、会健体,会审美、会创造、有科学素质、有人文素养、有个性特长”的阳光少年,使我校成为师生共建的乐教乐学的阳光学校,使我们的教育事业成为托起明天的太阳的阳光事业。 能正确地对待他人、社会和整个世界),这是阳光教育的途径。 二、“阳光教育”的理论基础 1、周洪宇的“阳光教育”理论 周洪宇是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阳光教育”倡导者。这位积极倡导“阳光教育”的学者以“灰色教育症”来论述当前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正像灰色是介于白色和黑色、亮色和暗色之间一样,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既不是无可诘责,也不是有些人所说的一无是处,而是利弊兼存、瑕瑜互见的。”当前的“灰色教育症”存在着对国家的教育方针贯彻不力,教学内容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偏、难、窄、怪的问题,教学形式与方法相对陈旧、师生关系不够和谐等弊端。这些弊端给年轻一代带来了许多不良结果:感觉钝化、疾病增多、人格扭曲、能力不强。 他认为,当前的教育最缺少的恰恰就是“阳光”——“使自己阳光,给别人阳光,大家共同阳光。”“阳光教育”是一种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发展各个方面、面向学生发展整个过程的教育理念,也是一种融德于智、德智一体、德智互动的教育模式。首先,它关注一切学生的成长而非少数尖子学生的成长,关注学生一切方面的发展而非个别方面的发展,关注学生发展的整个过程而非发展的最终结果。其次,它强调教育工作者要用爱心来关怀、理解、激励学生,使他们成为性格活泼、身心健康、自立自强、合群合作的一代新人,使自己阳光,给别人阳光,大家共同阳光,体现了教育的关爱性,符合教育的内在要求。此外,阳光教育强调年轻一代要自强自立、合群合作合享,体现了教育的针对性,符合教育的现实需要。 由此可见,阳光教育以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学说为渊源,本着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倡导作为主体的学生自觉、自愿、自主地发展,以达到人格的完善和全面进步;以现代教育的主体性教育理论为依据,承认学生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强调师生合作、以生为本,承认差异,弘扬个性,培养特长,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让每一个发展主体在阳光教育的浸染中成为一缕阳光,让我们的社会更加灿烂,我们的生活更加温馨,我们的明天更加辉煌。 2、建构主义课程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课程与教学设计的主要任务是为学生的主动学习和知识建构,创设一种真实而复杂的学习环境。在建构主义所指称的学习环境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学四要素“教师”、“学生”、“教材”、“媒体”具有了完全不同的角色意义和相互关系: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者、传授者和灌输者,而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学生不再是知识被动的接受者和外部剌激的简单反应者,而是主动学习和积极探索的知识建构者;教材不再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主要依据和重要载体,而是学生知识建构的认识客体和学习活动的认识对象;媒体不仅是教师的教学工具、手段和方法,更是学生学习活动的认知、交往、协作的工具、手段和资源。强调学生“主动学习”的建构主义理论为我们的阳光课堂提供了必要的策略指导。 3、塞利格曼的积极心理学。 一般认为,成功必须具备两个要素:才华和动机。然而,在国际知名心理学大师、美国宾州大学心理系教授马丁.塞 利格曼博士近年来认为这种看法并不完善。他认为成功更需要坚持,尤其是永不放弃的坚持,而乐观就是坚持的灵魂。对生活解释形态的选择——乐观形态抑或是悲观形态——对成人的生活影响巨大。不同的选择既可使人面对挫折引发沮丧,也可使人们尽享阳光的喜悦。小学生阳光心理教育课程就是以赛利格曼的积极心理学为理论依据,努力改变传统的消极心理教育方式,以积极主动乐观的心态来让学生走进阳光。 三、“阳光教育”的内涵界定 阳光教育是“以尊重、理解、赏识、激励为核心标志的用真爱和真知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的教育”。阳光教育是一种让每个孩子走进阳光的教育;是充满尊重、充满理解、充满赏识、充满激励的教育;是倡导教师顺从天性、承认差异、追求阳光、宽容失败的教育;是引导学生相信自己、鼓励自己、超越自己的教育;是尊重每个学生的生命特质、挖掘每个学生的生命潜能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