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道德与法律如何正确看待大学生频繁跳槽 急!!!
发布时间:2024-10-21 20:20:10来源:未知
据7月29日《中国青年报》报道,时下,虽然大学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但仍有许多用人单位抱怨总是留不住人,青年员工频繁跳槽。不久前,麦可思发布的《2010年大学生就业报告》指出,2009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内的离职率,“211”院校是22%,非“211”本科院校是33%。2006届大学毕业生三年内平均工作单位数,“211”院校为1.7个,非“211”本科院校为1.9个,平均每人换过将近两次工作。其中,俗称“跳槽”的主动离职竟占到了88%。而北京市曾对96家用人单位做过的一项调查也显示,大学毕业生首次就业后3年内跳槽率高达70%。 对于大学毕业生如此频繁的跳槽,多数用人单位难免要抱怨几句。为此,有的企业招聘时刻意回避应届生,一些中小企业甚至患上了“名校恐惧症”。也有部分企业为防止员工跳槽,竟扣押他们的毕业证、户口迁移证等证件。但是,这些都挡不住他们的跳槽之路。 在我看来,大学毕业生频繁跳槽是个好现象。 首先,这是大学毕业生为了前途而非“钱途”的理性选择。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大学生想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的确不是件很容易的事情——大学生争抢掏粪工、环卫工、保安等新闻不时见诸报端,甚者还出现了“零工资”就业的现象。在这种环境下,多数毕业生只能“委曲求全”——先找份工作干着,等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或者找到好的单位再跳槽。 大学毕业生之所以选择跳槽,有的是因为一些企业的发展模式存在问题,有的是因为一些用人单位的用人机制存在问题。当前有些用人单位“论资排辈”、“不唯才是用”、“重关系轻实力”、“任人唯亲关系重于一切”,这些都让很多青年员工难以专注于工作,甚至产生“不靠资历”、“不靠关系”难以升迁、发展的观念。这样的用人环境怎能留得住真正有能力、上进的人?如果他们长期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作,他们一生的“前途”也就毁了,没有了发展前途,他们必然要选择跳槽。 如今的大学毕业生越来越重视长远发展,而非眼前利益。他们跳槽是一种趋利避害的正常选择,显然无可厚非。 其次,大学毕业生频繁跳槽也给企业用人单位敲响了警钟。任何一个企业、单位要想长远发展下去,必须要有优秀的人才,公平的用人机制、稳定的员工队伍。年轻人热衷跳槽必然会使企业员工队伍不稳定,这显然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和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 为此,企业单位必须要转变观念,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的战略与人力资源政策,为大学毕业生们创造一个公平的用人环境,为他们创造施展才华的舞台,并让他们看到,勤奋努力可以得到相应的回报。只有这样,才能把那些优秀人才留下。 大学毕业生频繁跳槽虽然暂时给一些企业单位带来了麻烦,但对于社会的长远发展还是有利的。大学毕业生频繁跳槽,企业用人单位应该反思其背后的原因。 大学毕业生的频频毁约“跳槽”,已成为用人单位的心病。 “诚信”可谓是时下十分流行的词儿。但老拿大学生跳槽和诚信说事儿,笔者总感觉有失偏颇。 客观地讲,大学生在就业后短时间内频繁毁约跳槽现象的确有越来越多的趋势,但造成这一现实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从学生本身来讲,由于大学生对社会需求了解不够、对自我估计过高和对工作想像过于单纯等原因,第一次择业准确性很小。其次,尽管高校都有就业指导服务,但校方对学生接触社会的引导不够,并没有很好地为学生就业搭建桥梁。再次,从用人单位方面看,由于经济大环境不景气,“国”字号企业要人少,而民营、私企往往在待遇、规范度、稳定性等方面不能尽如人意,提供给毕业生的“好”机会越来越少。 笔者认为,大学生频繁跳槽现象实质上是人们社会观念的一种进步。人们以往对跳槽通常抱有很大的心理压力,即使择业失败也会暂时委屈自己。而现在的大学生自主意识回归,把跳槽看做一个逐渐改善生存环境的过程,表明现在的大学生规划自己职业发展的意识很强,主动将自己置于流动的市场化的竞争状态。尽管已经初次就业,但如果有了薪水更高、待遇更好的职位,为什么不可以从头再来?何必要给跳槽大学生扣上“不讲诚信”之类的“道德帽子”呢?双向选才能促进社会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和有效配置。 不可否认,当今大学生在总体上存在一定程度的“诚信缺失”问题,但这仅限于大学生群体吗?从建设诚信政府、打造诚信商家到为个人建立诚信档案,这股“诚信热”的洪流中从根本上说明了社会存在诚信缺失现象。高校固然有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义务,而这更多地有赖于全社会诚信体系的建设和推进。 最后来谈谈企业。自己的意中人一眨眼就“嫁”到别人篱下,用人单位的管理者万万不可怨天尤人,而应该扪心自问,他是否该进行用人观念和机制方面的自我改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做好以待遇留人、以事业留人、以感情留人、给他们一个“敬业爱岗”的理由,这是管理者们应该努力思考的。 古有“良禽择木而栖”,今有双项选择的就业机制,大学生跳槽,何错之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