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教育行业6年,我的学员将伦艺、帕森斯、米理offer···尽收囊中!
发布时间:2024-12-02 08:21:03来源:未知
作为一名导师,我会引导学生通过现象看到问题的本质,激发学生自身的创造力,帮学生切实解决问题。
刘老师
•院校背景
考文垂大学 工业设计硕士
湖北工业大学 动画设计学士
•教授专业
工业产品设计、交互设计、服务设计
•教学点评
思维敏捷,逻辑清晰,善于将学生的思维与思辨理论进行结合,提升作品的思维深度,不拘一格的教学风格也能够让理论知识更易于被学生接受和学习。
•学员录取院校
伦敦艺术大学、拉夫堡大学、爱丁堡大学、考文垂大学、金斯顿大学、帕森斯设计学院、佐治亚理工大学、密歇根大学、 米兰理工大学、艺术中心设计学院等。
出身教师世家,
归国后担任作品集教育导师,
而这一干就是6个年头!
在这6年教学中,
他将国外教学模式搬回国,
充分解放学生天性,
挖掘学生真实感受,
做出有趣有料的作品集,
将学员送进伦艺、帕森斯、米理等名校!
下面一起进入本期明星导师刘老师的干货分享世界~
刘老师 X 小美
我家三代人都在大学里当老师,我回国后也做起了教育导师,至今已6年。
小美:您是如何走上交互设计这条路的?
刘老师:
我最初在2013年选择出国留学的时候,大部分的同学还都是选择传统的设计类学科,例如:产品设计,平面设计。而我也不例外,选择了我认为就业前景比较好的工业产品设计,然后去到了考文垂读研究生,但是在上学的过程中,由于咱们的教授比较前卫,所以在教学工业产品的过程中也带领我们进行了很多交互设计方向的探索,为我走上交互设计这条路打下了基础。
刘老师作品
因为我家三代人都在大学里当老师,所以回国之后我便也想从事教育类的工作,但同时我又不想受到太多国内高校教学体制的束缚,于是便投身到了留学作品集老师的行业中来,这一干就是6年。
在这期间,我也没有停止设计类的工作,作为一名交互设计师,我曾参与过两届CAP社区艺术计划,并创作了两个大型交互装置,并有幸在评选环节获得第三名。
作为一名导师,我会引导学生通过现象看到问题的本质,激发学生自身的创造力,帮学生切实解决问题。
小美:从设计师转变到国际教育导师,最大的改变是什么?
刘老师:
我认为设计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折衷方案,作为交互设计师,我们讨论的更多的是如何通过设计达成我们的目的或传递我们的想法,任何能够提升其效率的方式方法都可以根据作者本身的思维进行运用,达成目的是设计师的最终追求。
而作为一名导师,我更多的是将我曾经的经验总结成方法,引导学生通过现象看到问题的本质,并激发学生自身的创造力,而我能做的,更多的是帮助学生导正思维的方向,严格控制产出的程度,并尽可能地帮助海外院校理解每一位学生的思维特点和技术能力。
通过这么些年的探索,感觉我并不是一味的在向学生们输出知识,而是在解决每一位学生的问题的同时,和学生们一同在进行探索,探索交互设计更多的可能性,探索深入挖掘教学方式方法的可能性,而我最大的收获,便是很荣幸能够在这个行业里认识这么多充满奇思妙想的学生,让我也能从他们身上学习到作为一名设计师,作为一名导师,更多样的思维和方法。
导师所做的事情并不仅是帮助学生申请到学校,而是让学生们合理地利用自身的想法进行创作。
小美:您平时的上课风格是怎样的?教学理念是什么?
刘老师: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我们所做的事情并不仅仅是帮助学生申请到学校,而是让学生们合理地利用自身的想法进行创作,如果一味的将我的想法强加于学生,往往会让这个学习过程变得十分痛苦,我更愿意通过与学生沟通、讨论,为他们解释我每一步想法的底层逻辑,让他们能够学会自主思考的方法,并引导他们能够像我一样流畅的阐述、展现自己的思维过程。
刘老师作品
我把国外教学思维搬回国,让学生扩展其他专业知识,并提前适应国外教学模式。
小美:留学期间,您的学习生活都有哪些难忘的经历与感受?
刘老师:
其实,我应该算是一个比较孤僻的人,甚至有点儿自闭,相比起与人合作,我更愿意自己默默的把事情处理完,但是国外的授课方式和环境却和国内完全不同,会要求我们通过和其他专业的设计师一起合作,从而拓展专业知识的广度,开拓思维的活跃性,同时也能帮助我们产出更加优秀的设计作品。
刘老师作品
当我在教学过程中,也开始引导学生们接触更多非本专业的知识和设计作品,并通过这样的方法开拓学生的思维,同时提前让学生们适应海外教学的方式。
当设计到达一定的阶段,我们就应该开始思考,这些为人类提供便利的设计存在的意义。
小美:成为一名交互或者工业设计师应该具备什么能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又该如何去提升自己?
刘老师:
首先,成为一名交互或者工业设计师应该具备一定的造型能力,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一定的审美能力和一定的软/硬件技术。其中包含了手绘技巧,建模能力,最好还有点儿编程基础就更好了。
当然,这些都是可以通过一定时间培养学会的一些技能,当我们掌握了这些设计工具之后,我们应该利用前人总结出来的设计经验、设计理论加以大量的实践,并总结出符合当下环境、主题的设计方法。
但这些都不能展现一名设计师真正的特点,当设计到达一定的阶段,我们就应该开始思考,这些为人类提供便利的设计存在的意义,并在为用户提供相应的体验的同时,如何让用户产生思考,如何让用户在获得体验的同时改变自己的想法。
作为一名设计师,往往在进行作品创作的过程中不再是追求对与错的时候,这个时候创造力就显得非常重要。
小美:您觉得中外大学生的交互设计水平如何?中外学生各有哪些方面比较突出?
刘老师:
中国学生一直以来都是成绩最好的一批学生,这得益于深藏于中国人基因中的理性和刻苦,同时,李雪峰老师也说过“中国学生最厉害的地方,不在于可以考满分,而是在即便是看不懂题目的时候,依然能考满分”。
但是作为一名设计师,往往在进行作品创作的过程中不再是追求对与错的时候,中国学生就失去了竞争力,在国内学校不断的以对错来分辨学生好坏的同时,也让国内的学生失去了一定的主观创造力,而国外的学生虽然不比国内的学生勤奋,但多了一丝对于设计感的直觉。
而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会对我的学生提供两个大致的练习方法,第一个是通过分解设计方法,让学生们反推方法生成和总结的方法,帮助学生通过理解设计感找到自己的浪漫主义。第二个则是带入性思考,通过不断的将学生带入不同视角去看待设计项目,从而培养学生的共情能力。通过这两种方法的学习和训练,我相信,任何一位学生都能够成长为优秀的设计师。
大家在准备作品集时,通过展现项目内容的不同占比,更能体现一个自己的专业方向和能力。
小美:如何准备交互作品集?本科转专业申研难度大不大?
刘老师:
几乎所有的交互设计的学生都面临一个问题就是转专业,毕竟国内本科开放交互设计专业的学校本身不多,而国外院校也明白这一点,所以,在吸纳交互设计的学生这件事情上,国外院校本身并没有太在意转专业这件事。
但是,交互设计这门学科本身还是存在研究方向的区别的,大致可以分为用户体验设计、人机交互和服务设计这三个大的方向,而面对不同细分专业的申请,学生往往会陷入一个误区,例如:学生想要申请人机交互专业,于是做了四个交互装置的项目,又或者想要申请服务设计专业,就卯足了劲儿做调研,基本忽略了视觉产出。
而我通过多年对于院校的观察与研究发现,这些细分专业也存在一定的共同性,例如:交互装置里也涉及到用户旅程,app的项目也可以存在于服务流程中。所以,我希望想要申请这类专业的学生尽量不要因为申请学科的方向而限制自己的创作方向,通过展现项目内容的占比不同,更能体现一个学生的专业方向和能力。
为了能够放开我一个学生的天性,我为他开了一个十分有意思的项目《男人的嘴,骗人的鬼》。
小美:学生们在做作品集时存在哪些共性问题呢?是如何引导的呢?
刘老师:
去年有个学生很有意思,最一开始我接触他的时候让我感觉他是一个十分想要追求设计作品过程正确的一个人,他希望能够在作品里展现设计过程中每一步的合理性,逻辑性和正确性,但是在和他慢慢进入教学节奏之后我发现,这些只是他想要取悦老师为目的压抑自己天性做出的选择,而这样做出的设计往往缺乏真实性,学生做项目也做的很痛苦。
邓同学作品集项目
为了能够放开学生的天性,我决定为他开了一个十分有意思的项目《男人的嘴,骗人的鬼》,在这个项目里,我鼓励他利用他真实的想法--也就是逆向思维法,通过展示人与人之间最虚伪的表演引发人们的思考,让体验者能够理解人与人之间最真实的关系往往需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一味的追求过程的正确或者结果的正确,往往会忽略掉人与人之间关系所带来的美好体验。
邓同学部分offer
最终,他凭借这个作品集,拿到了CCI的三个交互专业的offer。
小美: 对于学习该专业的同学,您有什么建议吗?
刘老师:
作为一个实用性学科,学习交互专业的学生们应该学会理性分析问题,学会从不同视角不同维度看待问题,并利用感性知觉提出体验,利用不同学科的知识,专注于创造体验的过程,并思考设计目标背后的意义。
本文版权属于51出国留学(www.51souxue.cn),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