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毕业“弄丢”工作 一度卖菜为生 如今建“荷塘”
发布时间:2024-11-04 00:44:07来源:未知
名校毕业“弄丢”工作 一度卖菜为生 如今建“荷塘”
20世纪90年代初毕业于名校,却丢了工作,一度跟着父亲贩菜为生。如今52岁的他定居江夏,爱莲成痴,在自家屋后建起荷园,种植莲花70余个品种,共300多盆,1000多株。
7月24日上午,在江夏区龙头街谢波的家里,谢波带领记者参观自家屋后的“荷园”。莲花开得正好,站在盛开的碗莲旁,谢波感叹,荷花能够滋润心灵,“每次置身莲花间,我总会感到很舒服。”
利用屋后地势建起“空中荷塘”
谢波的家在小区一栋6层楼房的一楼。他带着记者穿过房屋间的狭窄通道,来到屋后,这里摆放了几十盆碗莲,但这只是第一层,再往上爬几步,就可以看到,在第二层平台上,摆满了更多莲花,荷园还有第三层,站在小院最高处俯瞰,三层平台上的莲花正好连成片,如同一个“空中荷塘”,莲花错落有致,沐浴在阳光下,煞是好看。
记者发现,谢波的屋后本是一块空地,与围墙接壤,围墙外连着一个山坡。谢波的“荷塘”正是利用了这片地势。
谢波告诉记者,这些花台和路,都是用木板和废旧材料搭建,极易松动,特别不好走,他曾两次跌落受伤。记者在上面行走,多次差点摔倒,逛遍“空中荷塘”,花了半个多小时,汗如雨下,而谢波每天都要在这片区域给莲花换土、浇水、施肥、捉虫,有时需要搬运大水缸穿过陡坡。盛夏时节,他每天都要忙碌至少五个小时。
“养这些莲花太辛苦了,如果不是真心热爱,坚持不了这么久!”谢波笑着说,莲花最喜光,阳光越充足,花就开得越好看。夏天蒸发量大,每天都要浇水。刚开始种植时,他都是提水上坡给花浇水,坡陡路险,十分费力。后来,安装了水管,才稍微省力。但在成苗期和花期,施肥频度又要跟上来。
谢波说,喜爱莲花,和自己的童年记忆有关。他的老家临近湖边,在他的记忆深处,赏莲花、摘莲蓬是童年夏天乐事。不管到哪里,特别是人过不惑之年,总忘不掉那接天莲叶的美景。于是,他开始尝试在自家屋后养起莲花。
经历坎坷看淡名利
谢波曾是个新闻人物。他是黄州人,从小家境贫寒,却是个学霸,考入中南工业大学(现中南大学),攻读地质工程勘察专业。大学毕业后,几经周折进入一家公司,工资被长期拖欠,他终因劳务纠纷与当时的领导发生争执遭解聘,失去了工作。
这期间,他当过代课教师,打过零工,为缓解经济压力,他还和父亲一起卖菜为生。
谢波的这段经历曾被上海一家报纸报道过。
回顾过去,谢波说,在人生最失意的时候,他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压力,但最终挺了过来,也逐渐想通了很多事。
经历人生坎坷,谢波虽心有不甘,但也能坦然接受。“我是吃苦长大的,卖菜也是自食其力,不丢人。当年刚参加工作时,我也是主动做最苦最累的事。后来,被聘为勘察技术人员,我经常在野外爬山勘察。”谢波笑着告诉记者,对于名利,他早已看淡。
梦想能让更多市民亲近莲花
如今,谢波靠做点零工、出租房屋为生,主要以养莲为乐。谢波养莲有六七年,过程却难言轻松。2013年,他请堂哥从家乡带来几节莲藕,准备移栽到屋后,将莲藕种到水缸后,刚开始长出了几片叶子,没多久就死了。他上网查资料,开始接触到碗莲贴吧,并结识不少碗莲爱好者,种出十几个品种的碗莲。
养莲全靠自己摸索,谢波通过自学和反复试验,逐渐掌握了换土、浇水、施肥等种植知识,对不少名贵品种也颇有研究,偶尔试着培育碗莲新品种。他还积极和网友讨论交流,互换品种。如今,鄂州、汉阳等地的网友慕名而来,上门求购碗莲,谢波则以较低的价格售卖了几百株。“每株只卖几元钱,主要是分享乐趣。”谢波说。
“很想在附近找新地方,建一个真正的荷花园,可以供市民参观。”谢波说,他梦想让更多市民能够亲近莲花,想尝试做一些莲花相关产品。“碗莲如果解决了品种和栽培技术问题,可以走进千家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