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是否可以被复制
发布时间:2024-11-03 05:23:07来源:未知
成功是否可以被复制
对于成功,或许我们有很多的迷思——
在你眼中,成功可以被复制吗?为什么?
你是否曾经感受到自己与他人不一样,为此你会感到害怕还是开心?
在什么重要问题上,你与其他人的看法是完全不一样的?今天就由小编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寻找关于“成功”的密码。
1.你只是一条流水线的产品吗?
“是不是只有专家才是最好的老师?每节课是不是一小时左右最合适?” 这是可汗学院对高等教育中“不二”真理的发问。可汗学院的创始人萨尔曼?可汗对美国的基础教育提出了尖锐的批评,他说美国的学科细分、固定课时、标准划一的教育制度让学生成为一个个没有个性的人,一个个只知道被动接受知识而不会主动探索知识的、丧失了好奇心和冒险欲望的个体。
反观中国也是如此。原本我们是来自不同家庭环境,带着不同个性,有着不同特点的人,但一进入到教育体制,我们就要面对同样的老师、同样的教材、同样的习题、同样的考试,在这些整齐划一的教育下,我们也都成了整齐划一的人。
当我们学会了每一篇课文,都要从时代背景、作者生平、人物形象、中心思想去分析时,我们会如何去分析李安的《卧虎藏龙》,去分析李慕白的情欲、玉娇龙的恶与真,还是去分析江湖人生殊途同归的命运?豆瓣上这样的影评比比皆是。但徐皓峰却截然不同,他写道:“李慕白出现的第一个镜头是平静地沿着水道行走,这是胡金铨的标志,这是文人的出场而不是大侠的出场。”
他用解码的方式去比较、去解剖镜头,当他的眼睛看得与普通观众全然不同时,他才会导演出《师父》这样一部颠覆武侠传统的电影。
当我们学会了服从学校的教育,无论男女都穿着一样宽松的蓝色校服,在飘扬的国旗下唱着《国歌》或者《走进新时代》,我们是永远不可能像知乎大V梁边妖那样,一米九的个子却把棉麻、丝巾穿出一个男性的优雅,也不可能创作出《忐忑》这样没词没调的神曲。
流水线的教育,为我们安装上零件——同样的知识、技能、思想,然后像产品一样被输送到社会上,再成为另一条流水线上的生产者,生产着另一种流水线产品。我们渐渐形成了用单一的标准去提出问题,用单一的模式去分析问题,用单一的路径去解决问题的行为习惯。
2.你与他人相比,有什么不同吗?
48岁的苏格兰人苏珊·波伊尔2009年参加了选秀节目《英国达人秀》而一举爆红,几乎每个人都喜欢苏珊大妈,因为你再也找不到这样一位胖胖的、萌萌的、坚持梦想又有一副好嗓子的大妈了。
在苏珊大妈之后,再没有出现第二个同类型歌手,没有出现诸如“玛丽大妈”“珍妮大妈”或者“托尼大叔”“迈克大叔”,苏珊大妈的成功是独一无二、不可复制的。她之所以能被很多人喜爱,是因为她太独特、太反常规了,而任何对苏珊大妈的模仿都必然无法再次创造出这种独特性。
硅谷著名的风险投资家彼得•蒂尔在每次面试应聘者时都会问一个问题:“在什么重要问题上你与其他人有不同看法?”因为每个人都在学校里接受过长期的教育,被灌输了许多被普遍认可的知识和想法,要形成与其他人不一样的想法是非常难得的,既需要智慧也需要勇气。而他要寻找的就是这样独特的人。
战略管理大师迈克尔·波特说:“战略的意义就在于让你远离竞争,战略不是要你做得更好,而是要你做得不同。”对个人而言同样如此,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如果你与大多数人相比,没有什么特殊之处,那么为什么社会要给你超出平均水准的回报?
3.优秀的习惯
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他可以主宰人生,因此人应该通过完美的教育去建立好习惯。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在上学的时候,老师们总是这么教育那些忘记完成作业的学生:“你忘了写作业,为什么没有忘了吃饭睡觉?”
没错,这就是习惯的力量。因为我们已经形成了一种固定的习惯,到点吃饭到点睡觉,完全是自己身体的一种惯性。当我们不去做这件事的时候,反而会觉得很不适应。
当然,吃饭睡觉对于我们人类来说,是一种生理需求,所以习惯的建立也会更加容易。但是,即使是其他的一些习惯,也可以通过一定的方法来逐步建立和培养。优秀其实也是一种习惯。当我们习惯了优秀时,习惯了成为别人的孩子时,我们就会逼着自己用更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于是形成了良性循环;同样,如果是一个顽劣的坏孩子,他的这些坏习惯也是一种惯性。让他一下子变好,一方面太难,另一方面他也会不适应。那么我们有哪些改变我们人生的好习惯呢?耐心?自我反省?珍惜时间?学习和借鉴?当然这些都是基本必要的,但是最有效的一条还是和有好习惯的人交往,关于这点,其实有书共读这种开创式的读书模式,完美的诠释了这一点。当我们一个人读书读不下去的时候,就来到有书,看看有书君给我们带来的知识盛宴,也看看其他书友的读书心得,就会让自己有更加足够的动力去读完一本书。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当我们在优秀的人群中,在拥有好习惯的人群中,就会影响自己变得更加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