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填报志愿?从哪些方面谋划就读更好大学?
发布时间:2024-11-07 10:42:38来源:未知
如何填报志愿?从哪些方面谋划就读更好大学?
高考志愿填报都有哪些填报方法和策略?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填报志愿,欢迎参考阅读!
第二个方面:从“级差分”方面谋划
1.什么是分数级差
分数级差包括学校分数级差和专业分数级差。
(1)学校分数级差(又称志愿分数级差)
指高校在录取第一志愿考生和第二志愿考生时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的分数差。即:第二志愿考生按减去志愿级差分后的分数作为学校排分来确定录取。
学校在招生章程中一般都表示不拒绝招收第二志愿考生,但同时又作出一些限制性规定。
A.“第一志愿生源不足时,招收第二志愿考生”。“预留招生计划5%的名额招收第二志愿考生”。
B.设志愿分数级差。通常级差分在30—50分之间,个别院校高达80分,但也有些高校不设志愿级差。
(2)专业分数级差(专业级差分)
专业级差分一般在3—10分之间。也有学校不设专业级差分。
若考生的成绩未达到第一志愿专业的录取分数,则其总分减去专业级差分后参与第二专业志愿排序。
2.第一志愿至关重要
招生院校当第一志愿人数比较充裕时,一般不再录取第二志愿的考生。第一批重点高校录取第一志愿的人数比例很高。重点大学第一志愿的录取比例占被录取考生的95%以上,一般院校80%左右。
填好第一志愿极为重要。考生和家长要将填报志愿的所有精力和准备工作,用在使所报志愿能确保被第一志愿院校录取上,力争不出现失误,要慎之又慎,稳之又稳。
如果因几分之差被一志愿院校拒绝,“下嫁”到第二志愿院校,损失的将是30分、50分,甚至80分。同一所中学或家属院内,高考成绩差不多的两名考生,一个上了北京理工大学,一个却上了北京工商大学,就是因为后者第一志愿报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而以第二志愿录取到工商大学,冒险和侥幸心理导致了重大失策。
3.第二志愿不可忽视
很多考生出于自信,或家长不懂第二志愿的意义,在志愿表的第二志愿一栏为空白,放弃第二志愿。这是不应该的。这种情况下一旦第一志愿未被录取,就会当年无学可上了。
第一志愿和第二志愿院校要适当拉开档次,给第二志愿录取留下足够空间。否则,会导致步步落空,全线崩溃。
考生在填报志愿前须准确锁定能招收第二志愿考生的院校。途径有两条:一是直接与欲报考院校联系咨询,须得到准确答复是否招收第二志愿考生,是否存在专业级差分等附加条件。二是阅读欲报志愿院校当年的《招生章程》,对招收第二志愿考生是如何规定的。
北京市本科批次的第二志愿实行平行志愿。平行志愿按照“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原则进行录取。对同一科类批次线上未被录取的考生按分数从高分到低分排序进行投档,每个考生投档时,根据考生所填报平行志愿从A到C学校的志愿顺序,投档到排序在前且有计划余额的学校。平行志愿投档时各学校的调档比例统一为100%,相同分数的考生符合同一所学校投档条件时同时投档。各批次的平行志愿实行一轮投档。
4.有序排列专业志愿
有的考生成绩高于所报志愿学校的最低录取分数但仍未被录取。其原因在于:所填的几个专业录取分数都比较高,其成绩没有达到所报专业的要求;或者当第一专业未被录取时,第二专业按照级差分又达不到所需分数;而且专业不服从调剂。
对欲报高校的专业选择应从四个方面来考虑并进行排序:考生的高考实力,考生的兴趣爱好,该校以往的录取情况,该校所规定的专业排序规则。
要阅读《全国普通高等院校在北京招生录取分数分布统计》和欲报院校招生宣传资料中上一年度的相关信息,就能对所报院校的专业排序作出初步判断,再向该校招生办作进一步了解并征求意见,就能选定专业及其排列顺序。
5.不要指望附加分取胜
各高校是按计入附加分的总分投档,但进档考生录取专业时是按实考分排序、分专业的。
若高校按招生计划的120%提档,最终被退档的很可能是靠附加分进档的考生。所以按实考分报志愿才有把握。
三个方面谋划如何填报高考志愿:判定考生实力
高考不是一个人的事,而是全家人的战争。对于2011届高考生及其父母而言,眼下最关注的事情,除了自主招生就是如何填报高考志愿。下面我介绍一下如何从三个方面来谋划高考志愿,和各位考生及家长分享一下填报高考志愿需要掌握的科学方法和技巧。
第一个方面:从“判定考生实力”方面谋划
高考考生实力判定总原则:以考生在学校或地区的排名作为确定考生报考实力的基准,将某几次考试的分数值作为填报志愿的依据是不科学的,这样做风险很大。考生和家长更不能想当然地指望考生在高考时能够超常发挥。
1.科学分析平时考试成绩判定高考实力
研究表明,高考成绩与平时学习成绩的年级排名基本一致。根据学生高中阶段尤其是高三期间期中期末考试成绩的年级排名,其基本实力可以大体判定。家长要注意对历次考试成绩稳定、波动、渐升、渐降等不同情况做符合实际的分析。模拟考试的原则是这样的:一模给压力,二模给信心。一模相对偏难,二模相对偏易。一模试题在难度、区分度、知识点、热点(语文、政治、历史、地理)等方面的把握上更接近高考,但由于距离高考还有两个月时间,学生变化较大。评判高考实力一般以一模考试成绩为主要参考依据,但更重要的是考生要认真分析哪一次模拟考试的成绩更接近自己的真实水平。
各区教研中心在一模二模后都要统计分数,给出相当于去年一本、二本、三本线的分数(分文、理科)。高三家长可以根据自己孩子的一模二模成绩大体推算出在区里的位置。假如北京海淀区2010年一模520分相当于2009年北京市一本线531分(区排名600),某个考生一模成绩是525分,则这个考生的区排名大约会在在600名以内。
2.以考生的校、区排名判定高考实力
根据考生在学校的排名,和孩子所在高中往年的升学情况作为依据选择志愿高校。比如,北京四中每年能考上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的学生在150名左右,某考生在年级排行120名左右,该考生报考北京大学则有不小的把握。根据考生所在的区排名来选择具体高校。比如,某高校在海淀区往年一般录取到第1000名左右,如某考生两次模拟考试成绩为区排名800名前后,如报考该校基本有把握被录取。以上两种排名只能作为参考标准之一。
3.调用各种可参考的有效信息
(1)填报志愿前与班主任沟通,了解自己两次模拟考试成绩的排名情况,了解本校各层次学生在历年高考中的录取档次比例数据,听取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对你填报志愿的建议。
(2)参加高校现场咨询和高校开放日,向高校招生办询问,了解高校往年在本市、本区录取人数及名次;
(3)高考成绩自我估分时,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估分相对较准,学习成绩相对差的学生估分往往不准,偏高者居多。
4.戒躁求稳,留有余地
考生和家长在填报志愿时一定要走出只关注提档线的误区,而应当详细了解欲报高校近三年实际录取的“实线”——最低分、最高分、平均分。
最低分作参考报志愿风险非常大,多半要失败。
最高分意味着考生在选择专业时有很大的自主性,把握大。
平均分最重要,最有实际意义,如果某考生的考分在该校录取平均分上下,被录取的可能性在不发生以外的情况下可以说稳操胜券。
由于考前估分误差较大.高考临床发挥无法预测等不确定因素多,填报志愿时一定要考虑周全,留有余地,求稳求准。和去年相比刚压线却一心想跳一跳“摘苹果”,落榜的可能较大。
高考发挥超常和失常两种可能都存在。高校招生有“大小年”之说,连续两个“大年”或连续两个“小年”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当年降分和提分两种情况也都可能出现。指望高考超常发挥和招生“小年”的冒险心理是极端不科学的,这种例子比比皆是,教训十分深刻。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超招64人的情况下,55人未录取(39人未上一本线,16人上线考生未被录取),充分说明了这个问题。
在填报志愿的过程中,要对各种信息作理性科学的分析,冷静客观地判断和评价自己的实力,不要考虑面子,不要盲目攀比,不要一味追求热门专业和大城市高校,不要完全听信招生院校的现场咨询,不要受朋友或同班同学的影响,要坚定自己的选择。
在具体操作上,中学期间学业优秀、平时考试成绩稳定、心理素质好的考生,填报志愿不用过于保守。平时成绩起伏较大的考生、复读生,应该适当谨慎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