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转纯艺,大师课加持,斩获皇艺、中央圣马丁、切尔西、UCL等名校offer!
发布时间:2024-11-04 09:59:10来源:未知
本期专访学员:王同学
她,
热衷于认识世界和自己,
看书、看电影、散步、做志愿者,
都成为了与世界联结的有效途径,
并用自己理解的方式解构出来!
从哲学转纯艺,
与美行老师“并肩作战”,
并在美行大师课、工作坊花样“锤炼下”,
从0基础进阶找到属于自己创作方法!
在作品集中融入编程科技,
刻画AI与人类的异地恋科幻故事,
引发科技下的人性思考!
一举斩获UCL、RCA、UAL等5枚offer!
-offer展示-
本科专业:哲学
申请学历:硕士
申请专业:纯艺
录取院校:伦敦大学学院、皇家艺术学院、UAL-切尔西艺术学院、UAL-中央圣马丁、伦敦大学金史密斯学院
一起来看下王同的上岸秘籍!
王同学 X 小美
美行老师们的认真、负责、真挚和优秀的专业能力让我感到很信任,所以就来美行学习了。
小美:如何与美行开启缘分。
王同学:
从中学时代开始,当代艺术就对我产生了很重要的影响。高考的时候本来想考艺术史论方向,后来选择学哲学,但大一渐渐进入学习之后,还是希望未来可以在理论认识之余尝试将艺术实践作为自己的表达方式。因为完全没在艺术领域有过学习,希望对于工作方法进行一些专业的学习,所以开始考察北京的各个机构。
最初知道美行是因为有朋友也在这里学习,就来咨询,还和美行的老师同学们一起去看了阿布拉莫维奇的展览。当时美行的老师们呈现出的认真、负责、真挚和优秀的专业能力让我感到很信任,所以就来到美行开始学习。
我最感兴趣的事情就是认识世界和自己,并把复杂的感觉与理解用自己的方式结构出来。
小美:个人兴趣与特长、性格特点
王同学:
让我最感兴趣的事情就是认识世界和自己,去观察社会中不断发生的奇观,记录并记住那些惊异、困惑、纠结或愤怒,并尝试把这些复杂的感觉与理解用自己的方式再结构出来,其实这也是我做作品的逻辑。
我喜欢看书、看电影、无目的地散步、拍些照片,最近很喜欢的导演是滨口龙介。同时,我觉得多参加社会实践,去实习和做志愿,也是很好的和社会联结并去接触“附近”和具体的人的方式。
非常感谢老师的理解、肯定和耐心,让我找到属于我的特质和工作方法,给我后来的创作很多信心。
小美:为什么选择这个专业,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王同学:
就像上面说的吧,我觉得纯艺是一个让我能灵活地使用自己的方式去和世界建立理解和联结的行动方式。
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最大的问题就是表达方式的转化,出于理论专业的背景,最开始我经常选中了要表达的议题,但卡在调研的过程中,往往最后又写成了一个关于主题的文献综述,而不知道应该以何种形态将作品落地。
王同学作品集局部
可以说在挺长一段时间,这种学科思维惯性让我停留于想法但没法真的展开艺术实践,项目推进遇到很大困难,也一度挺失去信心觉得自己是不是不适合做艺术。
后来和几位不同的老师们交流我的困境,张老师会充分肯定我在调研中的理论优势,引导我不用强迫自己扭转原有的思维,而是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她以具体化的模块任务督促我推进,在先做完所熟悉的详尽概念调研后,再抓住概念中最触动自己的方面,以进行新一轮的艺术家调研和视觉调研,并最后提炼出适合项目的视觉符号,具体到材料和落地方案。
王同学作品集局部
非常感谢老师的理解、肯定和耐心,这种非常具体、细节的实践步骤帮助我克服了最初的适应期,完成了卡顿很久一度想要放弃的第一个独立项目,也让我找到属于我的特质和工作方法,给了我后来的创作很多信心。
我参加了美行Pratt教授的大师课,并第一次从零开始完成了作品,这种机会很难得,也很有帮助。
小美:分享1-2个你在美行的学习故事
王同学:
刚来美行的那个夏天参加了Pratt学院教授的大师课,当时是先两周学习Arduino和processing的软件使用,后来以teamwork的形式,跟着Pratt的教授完成一个自命题集体项目。
那真的是我第一次做作品,完全从零开始,但基础软件课很快让我们可以进行一些迁移运用;小组合作的方式也让我快速进入了实践,一周就完成了一个项目。感觉这种机会很难得,也很有帮助。
我的作品大多都是装置项目,我把它们放到各种公共空间的语境中,邀请大家来体验、感受、参与讨论。
小美:介绍一下自己的作品集
王同学:
我的创作主要围绕两条线索,一条是关于现代性和技术发展进程中我们生命状态的新境况;另一条则关于社会议题,通过艺术介入尝试和具体的人发生关联。我的作品大多都是装置项目,我把它们放到各种公共空间的语境中,比如CBD写字楼、城中村、大学集体浴室或者城市郊野,邀请更多人来体验、感受、参与讨论。
介绍一个我的AI项目《山的那边》。这个项目来源于2020年疫情隔离之初的生命体验,当学校课程和所有日常生活与社交互动迁移至线上,我开始注意到屏幕中的视觉经验。
王同学作品集局部
经过围绕媒体生态学和后人类理论的一些调研,我将苹果MacBook的桌面沙丘抽象为了赛博世界的视觉标志,让它作为屏幕中的赛博世界和我们所生活的物理世界之间的入口、镜子和墙,构造了这个项目的世界观。
我在屏幕中、沙丘的另一侧来虚构一个AI的角色,她喜欢观看日落,但她的世界中算法创造的天空云霞日复一日地相同,所以她对大自然变幻莫测的落日充满好奇。她会在城市玻璃落地窗走廊前给路人AirDrop(蓝牙传输)赛博日落照片,并邀请参与者与她交换自然日落的照片,这样她就可以通过AI深度学习而在自己的世界里创造出愈来愈丰富绚烂的黄昏浪漫时刻。
王同学作品集局部
这个项目涉及到一些编程技术,我在工作正式开展前对AI一无所知,但是在确定了世界观设定和技术诉求之后,我在CSDN和github等各个程序平台寻找可供借鉴的技术和开源代码,去尝试了解它们的逻辑,一点点找到了可供使用的具体AI技术,并在和相关专业同学的讨论与支持中实现了最终的效果。
与此同时,虽然这是个挺科技化的项目,但我的核心关注是在技术变迁的过程中,我们如何回望家园、如何在我们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保留真正的人性。而之所以选择落日,也是因为在我的生命体验中,它是一个非常浪漫温暖的时刻,屏幕内外虽然有沙丘的阻隔不能跨越,具有异质性的逻辑,但也许一片天空也有可能作为这双重世界的连接。
你可以把这个项目理解为AI与人类的异地恋科幻故事,抑或人类在镜像天空中对自然的乡愁,又或者关于数字时代的一种新的本体论,我希望参与者可以在亲身体验中来体会自己的感受。
做项目是一种认识自己并尝试对自己的困惑诚实的方式。
小美:在美行的学习与收获。
王同学:
在技能方面通过各种丰富的工作坊先后接触了Arduino和processing等交互软件、铜版画、Nomad建模等工具,接触新的领域很有意思,也拓宽了创作时可用的媒介。在项目进行过程中,美行的老师们比如季老师、全老师也一直为我提供技术支持,非常感谢他们。
然后,特别感谢我的项目张老师和大耳老师,她们从专业的角度给我介绍了很多非常有帮助的资源平台、艺术家和作品,并启发和调动我使用适合自己的方式进行调研与创作。
可以说,做项目的经历不仅是深入认知和表达我所感兴趣的话题的过程,也是一个认识自己并尝试对自己的困惑诚实的方式,很感动两位老师一直非常尊重我的想法而且对我很有信心,帮助我发现我自己的潜力,并通过不断丰富知识和完善工作方法落实在创作实践中。
王同学作品集局部
另一个梳理自己生命经历中内在逻辑的宝贵机会是文书的撰写,文案陈老师是特别好的文案老师,她逻辑清晰,温暖细致并充满耐心,坚定地支持我一起完成了申请的最后阶段,非常感恩。
也感谢在这个过程中所有非常尽责帮助我的美行教务老师们。
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多和不同的老师、同伴沟通交流,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是最重要的。
小美:对学弟和学妹的一些建议
王同学:
可能很多同学也和我一样是转专业学艺术,我的感觉是,在这个转变的过程中,陌生的困难一定会有,需要新学习的东西一定很多,这些都会很快地打磨你最开始的兴趣和热情。
我觉得也许在最初的选择犹豫期可以多试试参加一些工作坊、集体项目,通过尝试着做来检验自己是不是真的喜欢并且适合这个专业。
王同学作品集局部
如果你真的认定了这个方向,就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任,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坚持下去,多和不同的老师、同伴沟通交流,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是最重要的。
小美:未来打算。
王同学:
对我来说,研究生阶段真的将艺术变成自己full-time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应该会和现在状态又挺不一样的了,希望可以继续学习、思考、创作和讨论,已经很期待去英国了!
小结
转专业学艺术究竟是劣势还是优势?王同学的“上岸”史很好地告诉了我们这个答案。
王同学虽然是从哲学转艺术,并遇到了表达方式的转化问题,但在老师的帮助下,她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创作方式。同时,她在哲学专业中所具备的对社会问题的深层思考优势,很好地在作品集中展现了出来,而作品集所传达的思想,即作品集的灵魂,是考官最为看重的!因此,如果能很好地将本专业优势融入作品集中,跨专业反而是一种优势!
最后,祝愿王同学在未来的留学生活中,能学得开心学得顺心!学有所成!
本文版权属于51出国留学(www.51souxue.cn),转载请注明出处。